廣濟宮海內道場

發一慈法海內道場之介紹

  • 嘉南地區

  • 民國七十四年(一九八五年),林園地區有一批坤道前賢,效法前人及點傳師們,矢志開創道務的悲願,毅然決然的離開家鄉,發愿到外地開荒闡道。當時,楠梓以北地區尚未有佛堂,同年三月有三批辦事人員,分別由前賢帶領來到臺南開荒,渡化有緣。
  • 當時蘇點傳師素蓮及林點傳師秀蕊,由楠梓帶著五位前賢來到了臺南,姊妹們辛苦的在成衣工廠學做裁縫,剛開始深怕工作不能適應,甚至不辭勞遠,騎著機車來到臺南,找尋適合的住所,後來在後甲虎尾寮附近租屋落腳。
  • 同年,梁點傳師秋桂帶著劉講師玉梅、李講師美珠(現為點傳師)及王壇主寶珠(現為講師),在歸仁鄉南保村(現為歸仁區南保里)租了房子。為了渡人,前賢們各自找了工作,施壇主美惠是前賢在臺南第一位渡到的道親。
  • 後來黃姐蘭惟,何點傳師麗琴、高點傳師秀花及張講師秀棉(現為點傳師),也在仁德鄉鍾厝村(現為仁德區鍾厝里)租了房子,四位前賢一起在鞋廠工作,渡了楊太太求道之後,為了成全道親明理,經人介紹租了仁德鄉(現為仁德區)正義路的房子,安了臺南地區第一支的公共佛堂(仁智壇)。於民國七十四年十月二十七日恭請慈正元君為 老安座。民國七十六年十月二十日在虎尾寮的地區,安了第二支公共佛堂,南海古佛到壇批示壇名為「聚賢壇」,並祝福人才濟濟。後來租屋到期,搬到了臺南關帝廟附近,幾位前賢利用樓下店面賣早點,一則維持生計,二則渡化有緣,開展道務。
  • 聚賢壇的李壇主秀菊在一次工廠放假三天時,回家仍不忘渡人,不料在渡人途中,於高雄縣仁武鄉(現為高雄市仁武區)發生車禍,就此天人永隔,佛堂前賢聞訊哀痛萬分,李壇主渡人的真誠與用心,工廠一家換過一家,從不挑選工作,實在難能可貴,至今仍廣為前賢流傳。歷經幾次的搬遷,聚賢壇的前賢們,楊講師淑琴、楊講師鳳瑛、楊講師美麗、陳講師淑珍、柯講師秀等五位講師,來到仁德鄉(現為仁德區)農會對面租屋住了下來,繼續秉持著前賢的精神開展道務。民國七十七年林堪老先生齊家求道,安設了臺南地區的第一間家庭佛堂(同德壇)。民國七十九年,因為國外道務的需要,仁智壇及聚賢壇有幾位前賢,遂發大愿前往東南亞開創道務,基於人力與物力的考量,兩組前賢合併於仁智壇,繼續開創臺南道務。
  • 嘉義地區的道場,緣起於民國七十七年七月十七日,林園地區有一批坤道前賢,求道後前賢鼓勵成全,效法前賢開荒佈道的精神,同修姊妹八人互相鼓勵成全,毅然的離開溫馨的家園,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嘉義開荒。當時的八位前賢是簡姐玉女(現為點傳師)及黃點傳師寶年、李點傳師芙蓉、黃講師麗雲、黃講師阿琇、伍壇主紋宜、伍壇主金束、王壇主月理,姊妹間相互砥礪,眾志成城,突破家庭的阻礙,你獻一磁碗,我獻一棉被,大家共襄盛舉,克服經費的拮据,終於一路成行,邁出開荒之路。
  • 初到嘉義人生地不熟,工作不好找,時間長薪資低,住宿也無著落,可說是吃盡了苦頭,然誠能感天,上天撥轉,終於在嘉義租到了房子,先後渡上了鄭美琴、陳建忠等四人至慈恩壇求道,並於同年十月初十日安設了公共佛堂「集義壇」。姊妹一行八人,同擠一間公寓小房間,並籌設研究班,成全當地道親,更常常不辭路途遙遠,一休假即趕回林園幫忙興建廣濟宮,廣濟宮只要有活動或法會,即租車接送道親前往參加,經濟的負擔及生活的壓力頗感辛苦。
  • 當時廣濟道場道務推展至東南亞,為了因應國外道務發展的需要,多位前賢亦陸續奉命出國開荒道務,公共佛堂也因租約到期,歷經了幾次的遷徙,造成了許多道親的不便或疏離。於是前賢慈悲規劃,道親發心募款,終於在民國八十四年十二月初九日購置佛堂,座落於民雄鄉福樂村,道親也先後發心,相繼安設了六支家庭佛堂。
  • 民國八十八年天降考驗,嘉義道親頓失依靠無所適從,沒有了佛堂,失去了一個行功了愿的地方,幾經前賢成全不離不棄,苦口婆心細心教導,成全大家重拾信心,於民國九十二年四月二十日嘉義道務重新出發,承租佛堂安座於保安一路,恩師慈悲賜名為弘揚壇。又於民國九十七年移租於嘉義市撫順一街至今。民國九十八年嘉義、臺南道場整合成嘉南地區,佛堂約有二十支,清口人數近百位。
  • 民國九十二年,在臺南縣歸仁鄉沙崙村(現今為臺南市歸仁區沙崙里),覓得了一塊佛地,恩師賜名為天聖道院,民國九十七年取得宗教特殊用地許可,民國九十八年正月二十七日吉時舉行動土典禮。民國九十六年,嘉義道親齊心戮力,前賢號召整體廣濟道場,出錢出力,在嘉義購一聖地,恩師賜名為天仁道院,期待兩座佛院落成後,可以帶動嘉南地區道務宏展,渡化更多有緣佛子登上法船。